家長園地

Parent Zone

彙整
分類
最新文章

垃圾是誰的?孩子品德培育須透過家校合作才成功

撰文:張偉菁校長   眼前有這樣兩組鏡頭:   鏡頭一: 在熱鬧的街頭,正隨父母一起閒逛的小男孩,發現腳下有一個廢棄的汽水罐,他走過去撿起汽水罐,準備扔到不遠處的垃圾箱。不過,媽媽發現了後,要求孩子將手中的汽水罐扔掉,但孩子不從。接著,爸爸也走了過來,訓斥道:「笨蛋,怎可以撿起這麼髒的東西,你又不是清道夫!」小男孩卻說:「老師說過了,要愛護環境,不能亂丟垃圾!」媽媽說:「這又不是你扔的,管它呢!」小男孩看起來很困惑,卻又不得不把撿在手中的垃圾扔回地上。   鏡頭二: 在熙熙攘攘的火車站月台,一位

閱讀更多 »

有誰共鳴?一個孩子的心聲

撰文: 家庭動力輔導心理學家莫黛琳 筆者是在一個社交情緒小組裡認識 W 的。當時,W 只有 11 歳。在小組裡,雖然  W 會「跟風」做出一些不守秩序的行為,但他卻是小組裡最能夠明白別人行為背後情緒的小男孩。而且,他也能夠在別人面對情緒困擾時,主動提出幫助。小組完結後,他的媽媽要求我單獨面見 W。自從升上小四以後,W 的成績大為倒退,從初小的全班名列前茅,跌到小五時候的全班  20 多名,尤以英語科的成績跌幅最大。老師報告說,他開始與一些全級最頑皮的孩子為伍,經常和老師頂嘴。在家中,他也經常和父

閱讀更多 »

遇見「錯配」的孩子,是家長成長的契機

資料來源:親職教育專家Ken Sir 有些媽媽會經常問我:「我應該怎樣表達我對小朋友的愛?會否因為我表達得太多而造成溺愛?」,我覺得其實中國人較為內斂,對愛的表現,很多時候都不敢說出來。尤其是你本來想表達你很緊張他,但就變成另一種態度。 有次我在沙田見到一個媽媽和她的小朋友走失了,然後再重聚,重聚後媽媽的表現是怎樣呢?就是捉著他的手打他 ,一邊打一邊説:「我剛剛見不到你,你知不知道我很害怕。我很擔心你,見不到你怎麽辦呀?」 其實大家都知道媽媽是愛他的,但小朋友就感受不到。我經常在講座分享一個例子

閱讀更多 »

痴身:分離焦慮

撰文:香港言語及吞嚥治療中心言語治療師李詠茵   筆者曾在工作上遇到一位 5 歲的小朋友。他跟其他同齡的孩子一樣,外表乖巧,而且十分有禮貌。但他有著與其他同齡孩子不同的特徵- 他的左耳配上了一個助聽器。他,也是一個患有聽力障礙的孩子。   顧名思義,聽力障礙的定義為「因聽力受損而成的障礙,包括弱聽至完全失聰」。那聽力障礙是否只影響孩子的聽覺呢?     理解四周聲音 建立概念   試想想,幼兒在學會說出有意思的字詞前,會先有甚麼能力呢?那是說「B

閱讀更多 »

應該感恩別人肯「出口相助」

撰文:張傑醫生   這個年代,父母對孩子的保護,比以往任何一個年代都會有過之而無不及。原因可能是子女的數目下降,以及大家的生活質素改善,所以父母對子女的看管,不但時間多了,照顧的範圍也廣泛得多。在這種保護(可能是過度)下,往往會讓孩子很自我,並且漠視其他人的重要性。在父母的角度,自己一定有所偏心,面對自己孩子的寬容度較高。面對孩子的不當行為,父母自己會為孩子提出藉口解釋。這種人之常情的做法,卻有機會讓孩子變得放肆。所以,在左右做人難的境況下,若果有人肯「出口幫教」的話,父母都應該感激。其中以下是

閱讀更多 »